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条例(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6:28:38  浏览:97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条例(修正)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条例(修正)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1988年12月7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四川境内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保障长江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四川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是指在四川省境内长江流域的江河发源地和集水区对植被、土壤、水源的保护。
第三条 凡在四川境内长江流域进行生产建设和其它社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水源涵养保护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防治并重,治管结合。
长江流域各江河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水源涵养保护的要求。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水源涵养保护工作的领导,监督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 植被保护
第六条 下列地区的植被应当重点保护,除经依法批准间伐和合理放牧外,禁止采伐和损害:
(一)金沙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和岷江上游的半干旱河谷;
(二)高山峡谷的阳坡、川西北山地的阳坡和川西北高原一千亩以下的块状林地;
(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汉水及其流域面积在一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发源地的二十平方公里范围内;
(四)所有江河的护岸林。
上列重点保护地区林木的间伐,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七条 主伐林区的森林采伐实行指标控制,控制指标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以县为单位,年用材林采伐量必须少于生长量。
采伐一亩林木,必须更新植造一亩以上。
已采伐尚未更新的采伐迹地,由原采伐单位负责限期更新造林,并封山育林二十年,确保恢复植被。
第八条 盆周山区、川西南和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的丘陵、山地,应当建立水源涵养林体系。
水源涵养体系的林木,只能进行抚育性和更新性采伐,不准皆伐。
水源涵养林体系的建立,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制定规划,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九条 盆地内各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群众,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房前屋后、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收益为种植者所有。
第十条 消耗木材、竹原料较大的造纸、矿山等企业,应划片定点,建立原材料基地,原材料基地的建设,由用材企业提出申请,征得当地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与土地所有者协商,签订合同,报县级以上国土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扩大原材料使用面积或者改变原材料基地
的使用性质。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小水电和其他能源,减少薪材采伐,保护植被。

第三章 土壤保护
第十二条 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统一规划负责组织进行治理。
盆地内其他各县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第十三条 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地,禁止开荒种植农作物。
现有二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能退耕的,要退耕还林还牧。难以退耕的和二十五度以下的坡耕地,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群众,采取挖沉沙凼、排水沟、挑沙面土等高横坡种植等措施,进行改良,有条件的,要将坡耕地改为梯田、梯土。
第十四条 边远山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引导群众科学耕作,逐步改变刀耕火种,倒山轮作的耕作方式,建设固定的基本农耕土地。
第十五条 泥石流、滑坡易发区和崩山危险区,禁止开矿、挖沙、采石。
主要江河常年洪水位以上两岸的200米范围内,未经批准,不得挖沙、淘金、采石、取土。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江河两岸成片开发非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必须报经县级以上国土管理部门审核,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水源保护
第十七条 不得在四川境内长江流域各江河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污染水源的工程。
在江河两岸不得兴建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污标准的工程。对已建成的工程,所排放的废水、废渣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达不到标准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督促其限期治理或者搬迁。逾期不治理的,责令其停产或者转产。
第十八条 地下水的水源地和出水口应当重点保护,开采地下水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实行分层开采,科学管理,禁止过量开采,严禁利用污水回灌。
第十九条 鼓励节约用水和回收利用废水。城镇和江河两岸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五章 综合管理
第二十条 长江水源涵养保护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各级国土管理部门综合协调,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地矿、交通、城建、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各负其责,互相支持配合。
第二十一条 全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综合规划,由省国土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各市、州、县的水源涵养保护规划,由市、州、县国土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国土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水源涵养保护的大、中型项目,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
小型水源涵养保护的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报经县级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国土管理部门批准。所需资金由集体、个人自筹,地方给予必要的扶持。
第二十三条 加强林业、水文、气象、环境等部门监督、检测设施的管理,利用其成果为水源涵养保护工作服务。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土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成绩显著的;
(二)在植被保护、土壤保护、水源保护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
(三)检举揭发破坏水源涵养保护工程行为,避免重大损失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国家法律、法规对处罚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第六条规定,采伐和损害重点保护地区植被的,责令赔偿损失,补种或者恢复相当于被损害面积十倍以上的植被,并处以违法所得五至八倍的罚款;难以计算违法所得的,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五百元至二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对直接责任
人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第七条规定,突破森林采伐控制指标的,扣减下年采伐控制指标,并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第八条规定,对水源涵养林体系的林木进行皆伐的,责令赔偿损失,补种皆伐面积十倍的树木,没收皆伐的全部林木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至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第十条规定,扩大木材、竹原料使用面积的,责令补种和赔偿损失,并处以违法所得三至七倍的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第十条规定,改变原材料基地使用性质的,责令其按合同规定恢复原材料基地的使用性质,并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第十五条规定,在泥石流、滑坡易发区、崩山危险区开矿、挖沙、采石的,责令立即停止其违法行为,没收开挖出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至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第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在主要江河常年洪水位以上两岸的200米范围内挖沙、淘金、采石、取土的,责令停止其违法行为,没收开挖出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至七倍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国家工作人员因失职或越权审批造成水源涵养损失的,由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规定的赔偿、没收、罚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决定。
第三十三条 罚没收入交同级财政,应当主要用于水源涵养保护事业。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的四川省长江流域,是指四川省境内除红原、阿坝、若尔盖县部分区域属于黄河流域以外的区域。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有关部门和有关机关,是指国土、林业、水利、电力、农牧、地矿、交通、城建、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实施细则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根据本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变通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1989年6月1日起施行。

附: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条例》的决定

(1997年10月17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决定
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四川省长江水源涵养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六条第(三)项“乌江、沅江”字样和第十二条第一款“三峡库区”字样。
二、条例第三十二条修改为:“本条例规定的赔偿、没收、罚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决定”。
三、条例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四、删去第三十五条,以后各条依序前移。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经纪人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经纪人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经纪人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经纪人是指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为委托人与他人订立合同提供信息、机会或充当中介,并据此收取佣金的个人或机构。
第三条 经纪人在经纪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经纪活动的主管机关,依法对经纪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 从事经纪活动的人员必须参加资格培训,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对本行业经纪人员的培训工作,经考核合格后,再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天津市经纪人资格证书》。
第六条 申请从事经纪活动的个人和机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开业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纪活动。
市和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开办经纪机构或从事经纪活动的个人依法按照各自登记管辖范围进行登记管理。
第七条 个人申请从事经纪活动,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三年内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有固定的场所和相应的资金;
(四)取得《天津市经纪人资格证书》;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个人合伙成立经纪机构的,应当有书面协议。经纪机构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协议规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合伙人对经纪机构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纪机构可以成为企业法人: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和章程;
(二)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金和经营场所;
(三)有符合规定并具有相应资格的专职人员和从业人员;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可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第十条 经纪人应该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经营的范围内从事经纪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经纪人承接业务时,应当与委托人订立书面中介合同,并按合同规定提供服务。
中介合同示范文本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发。
第十二条 中介合同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中介事项;
(二)提供中介的要求或标准;
(三)履行的期限;
(四)佣金数额、支付方式和期限;
(五)违约责任;
(六)纠纷解决方式;
(七)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经纪人履行中介合同后,有权获取佣金。
第十四条 佣金的收取及管理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经纪人有权按照中介合同的约定取得经纪活动的费用。事先未达成约定的不得要求委托人承担经纪活动费用。
第十六条 经纪人提供中介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构事实;
(二)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委托人利益;
(三)明知委托人没有履约能力,但仍为其进行中介;
(四)泄露他人商业秘密;
(五)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十七条 经纪人未经委托人同意,擅自超越中介合同约定的中介事项范围、履行期限,或有其他违反中介合同约定的行为,事后委托人又不予认可的,属违约行为。
第十八条 委托人未经经纪人同意,擅自改变已订立的中介合同条款或违反中介合同约定的,属违约行为。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使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对直接责任人员,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其《天津市经纪人资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 经纪人在经纪活动中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经纪人与委托人发生中介合同纠纷时,可以先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依据中介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中介合同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依法向人民
法院起诉。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仲裁机构裁决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四条 法律、法规对经纪人的中介活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3月2日

哈尔滨市公用电话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公用电话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1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用电话管理,促进通信事业发展,适应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黑龙江省发展和保护邮电通信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 办法适有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用电话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用电话,是指经电信部门批准,设置在街道及其他公共场所、居民
住宅区、公路沿线等地,为公众提供通信服务并按规定收取通信费用的电话设施。包托普通公用电话、投币式公用电话、卡式(包括磁卡和IC卡)公用电话。
  第四条 市经济运行综合部门对本办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市电信部门负责全市公用电话运行日常管理工作。
  县(市)电信部负责本行政区内公用电话运行日常管理工作。
  物价、市政公用、公安、邮政、卫生、商业、教育、旅游、交通等部门应当协助做好公用电话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电信部应当保护公用电话安全通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公用电话通信设施,有权制止和举报破坏公用电话通信设施的行为。
  
  第二章 设置管理
  第六条 市、县(市)电信部门应当根据人口数量、公用电话需求,编制本行政区域公用电话设置规划。
  设置公用电话应当符合公用电话设置规划。
  第七条 下列场所在当设置公用电话;
  (一)邮电营业场所应当按规定设置公用电话;
  (二)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大专院校、居民区、旅游点、娱乐场所及公路沿线等地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公用电话;
  (三)街路根据需要设置公用电话;
  (四)夜间对外营业场所根据需要设置夜间应急公用电话。
  市、县(市)电信部门应当发展投币式公用电话和卡式公用电话。
  第八条 街道两侧置公用电话设施等占用道路,应当按规定到公安、市政公用等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 需要在房屋、桥梁、隧道等建筑物上附挂公用电话线路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允许附挂。
  第十条 市、县(市)电信部门可以自行开办并提供公用电话服务业务,或者委托单位、个人代办公用电话服务业务。
  第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申请代办公用电话服务业务的,需携带单位介绍信或者身份证到市、县(市)电信部门办理代办申请手续。
  市、县(市)电信部门接到单位或者个人代办申请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进和场勘察,符合条件的,与代办户签订代办协议,发给《公用电话代办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
  电信部与代办户签订的代办协议,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出现纠纷的解决方式。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不能成为公用电话代办人员:
  (一)盲人、聋哑人;
  (二)精神病、传染病患者;
  (三)年老体弱、身体善不适宜看守公用电话的;
  (四)其他不适宜做代办人员的。
  第十三条 代办户停业,应当在停业30日前向市、县(市)电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结清话费后,可终上营业。
  第十四条 公用电话的线路、号码、电话机、计费器、标志牌和电话亭等设施由市信部门统一提供。公用电话的电话机、计费器、标志牌、电话亭等设施的费用,由代办户承担。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市、县(市)电信部门同意,不得收缴代办户公用电话设施。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迁改公用电话设施;
  (二)损坏或地盗窃公用电话设施;
  (三)擅自在公用电话能信线路上搭接电话机、传直机或者其它有信终端设备;
  (四)向无人值守的卡式公用电话、投币式公用电话塞入易燃易爆物品、可渍物、可秽物等杂物。
  
  第三章 服务管理
  第十七条 公用电话服务业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市内或者本地网通话:供发话人与市内或本地网电话用户通话;
  (二)来话传呼:在核对范围内传呼受话人,简单来话代传或接受寻呼等回话;
  (三)有条件的可以兼办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传真业务等。
  第十八条 公用电话的服务时间:
  (一)设置在营业场所的公用电话,服务时间与所设置单位营业或者开放时间相同;
  (二)设置在非营业场所由单位或者个人代办的公用电话,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每天应当在7时前开始服务,在17时前不中止服务,在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每天应当在7时前开始服务,在19时前不中止服务。
  (三)投币、止式公用电话每天24小时昼夜服务;
  (四)夜间应急公用电话从21时到次日8时提供服务。代办户应当严格遵守守服务时间,不得擅自中止营业。
  第十九条 开办公用电话服务业所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定期对公用电话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其清洁卫生。
  第二十条 市、县(市)电信部门管理人员对代办户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者阻挠。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电信部门应当对代办户做好业务辅导和培训工作。
  第二十二条 代办户应当在服务场所设置公用电话计费器,悬持公用电话标志牌,张贴服务公约和收费标准,备有电话号簿,代办长途电话和夜间应急公用电话,应当有醒目的标志。
  第二十三条 代办户发现公用电话出现障碍时,应当及时通知市、县(市)电信障碍台。
  市、县(市)电信部门对电缆障碍应当在72小时内修复;对其它障碍应当在24小时内修复。因线路重大故障等原因不能按时修复的,应当向代办户说明,不得推诿和拖延。
  电信部门修复电信障碍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章 收费管理
  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电信部门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向代办户收取初装费或者押金以公用电话通话费、管理费。
  第二十五条 代办户应当按规定标准向通话人收取通话费用,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第二十六条 公用电话一经接通应答,不论是否达到通话的目地,均应当按规定收取通话费用,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免收通话费用:
  (一)因机线障碍使通话无法时行的;
  (二)拨打匪警(110)、火警(119)、救护(120)、交通事故报警(112)等国家规定的特服务业务电话的。
  第二十七条 代办户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使用公用电话计费器,计费器显示屏应当面向客户,客户根据显示的金额交费。凡不向客户公开计费情况的,客户可以拒付,拒付的费用由代办户承担。
  第二十八条 市、县(市)电信部门应当对公用电话计费器定期进行检测和检查,代办户应当积极配合。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认真执行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市)电信部门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一)制止或者举报破坏公用电话能信设施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二)代办户认真执行公用电话的各项管理制度,优质服务,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客户表扬的。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电信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取得《公用电话代办证》擅自营业的,责令其停止营业,并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二)损坏、擅自迁改公用电话设施或者向无人值守的卡式公用电话、投币式公用电话塞入易燃易爆物品的,可渍物、可秽物等杂物的,责令恢复原状,造成设施损坏的,应当赔偿损失,并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在公用电话通信线路搭接电话机、传真机或者其它通信终端设备的,责令其撤掉搭接的终端设备,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代办户擅自终止营业的,责令限期恢复营业,并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未设置公用电话计费器的,责令限期设置,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六)未在服务场所悬挂公用电话标志牌、张贴服务公约、收费标准或者未备电话号簿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元以上200元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代办户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的,由物价管理部门依据价格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公用电话 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五条 罚款使用的收据和对所罚款项的处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7年10月1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