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05:58:56  浏览:83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试行)》的通知
1995年10月4日,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各分、支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已于199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担保法》是规范担保方式和贷款行为的重要法律,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为了严格执行《担保法》,更好地开展担保贷款业务,特将修订后的《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试行)》及《借款保证合同》、《借款抵押合同》、《借款质押合同》文本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各行如在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

附一: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贷款运作,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速资金周转,保障债权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行发放各种本外币贷款,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并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
经本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第三条 办理担保贷款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担保贷款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第五条 担保合同是借款合同的从合同,借款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第二章 保证贷款
第六条 保证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为前提而发放的贷款。
本行办理的保证贷款主要为连带责任保证方式,即当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本行可以要求借款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七条 保证人必须是符合《担保法》规定的具有足够代为清偿贷款本息能力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职能部门不得作为我行保证贷款的保证人。
第八条 保证人提供的保证额度不得超过其所拥有净资产的若干倍减去已为他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的差额。上述倍数由各分支行根据具体情况核定,但最高不超过五倍,超过五倍的要报经总行批准。保证期间,保证人如再向他人提供保证,需经得本行同意。
第九条 同一借款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各保证人均承担连带责任,本行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第十条 本行应对保证贷款的保证人严格审查:
1.保证人的保证资格;
2.保证人代偿借款的能力;
3.《保证合同》签字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表人的资格;
4.保证人和法人代表印鉴的真伪。
第十一条 经本行贷款审查部门实地审核确认后,保证人应与本行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保证合同应当包括《担保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内容。
第十二条 保证合同必须明确约定保证期间。本行规定的保证期间为自保证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项下借款人的应付款项全部清偿为止。
第十三条 保证合同有效期间,本行许可借款人转让债务或变更借款合同主要条款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
第十四条 保证期间,本行应定期对保证人的资信状况和清偿能力进行检查。发现企业资信状况恶化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要求借款人另行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十五条 借款履行期届满借款人未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本行除向借款人催收贷款外,即应同时书面通知保证人,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三章 抵押贷款
第十六条 抵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前款规定的借款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本行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第十七条 下列财产可以作为本行抵押贷款的抵押物:
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2.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3.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4.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5.本行认可的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第十八条 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作抵押的,该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同时抵押。
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的,必须同时将抵押时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作抵押。
以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下列财产不得作为本行抵押贷款的抵押物:
1.法律、法规禁止买卖的自然资源或财产;
2.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3.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4.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或采取其他保全措施无法实行强制执行的财产;
5.未经财产所有权一方同意的租赁、承包企业的财产;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第二十条 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其财产作抵押的,须有经该企业董事会或联合管理机构同意并签字的书面授权证明。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制的企业,须有产权单位同意并签字的书面授权证明。承担连带责任的非法人联营企业须有联营各方单位同意并签字、盖有公章的证明。
以尚在海关监管期内的进口设备或货物作抵押的,须经主管海关核准。
第二十一条 抵押人必须对抵押物拥有财产处分权。以可分割的共有财产作抵押的,应以抵押人所拥有的份额为限,并要取得共有人同意的书面证明。
第二十二条 凡作本行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必须按《担保法》的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无论该抵押物属法律规定应该办理登记或是自愿办理登记范围。
第二十三条 本行应对抵押物认真进行审查,并参照现行市场价格,重新估算其价值。抵押物的估价,应由专门估价机构作出有法律效力的鉴证。在没有专门估价机构的情况下,本行应与企业协议,对抵押物作出合理的估价。
第二十四条 抵押贷款的最高额度为:抵押物估算价值(现值)×抵押率。
抵押率的确定,应考虑抵押物的新旧程度,贷款到期后的市场供求情况,变卖时的价格因素,转让的难易程度及最后处理费用、补缴国家税收等。抵押率最高不得超过70%。
抵押人以已抵押的财产余额部分再次抵押时,其抵押贷款的最高额度为:
(抵押物总现值--上次贷款额÷上次抵押率)×本次抵押率。
第二十五条 抵押人必须与本行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应当包括《担保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 抵押物需要保险的,应由抵押人向抵押物所在地的保险机构投保,明确本行为保险第一受益人。其投保额不低于抵押物的总价值,投保期限长于贷款期,并将保险单正本交本行保管。
第二十七条 抵押物的咨询、登记、公证、鉴定、保险、维修、保养、估价等费用均由抵押人负担。
第二十八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必须取得本行的书面同意,否则转让行为无效。转让抵押物所得价款,应提前偿还抵押贷款的本息。清偿不足的部分,由借款人另行提供相应的担保。转让抵押物的价款低于清偿贷款本息而借款人又不能提供相应担保的,不得转移抵押物。
第二十九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对抵押物应妥善保管和保养,本行应定期对抵押物的保管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抵押人因保管不善或其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时,本行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恢复抵押物的价值,或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
第三十条 借款履行期届借款人未归还贷款本息的,本行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抵押物的拍卖应委托当地拍卖机构进行。无拍卖机构的,可在抵押物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人民法院监督下,由本行组织公开变卖,但不得优先购买。
需要处分的抵押物,应在抵押物取得之日起一年内予以处分。
第三十一条 抵押人可以与本行协议办理最高额抵押,即在最高借款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借款作担保。借款合同可以附最高额抵押合同。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
最高额抵押适用本章其他规定。

第四章 质押贷款
第三十二条 质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前款规定的借款人或第三人为出质人,本行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或权利为质物。
第三十三条 借款人或第三人以动产为质物的,称为动产质押。
借款人或第三人以权利为质物的,称为权利质押。
下列权利可以质押:
1.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2.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3.本行认可的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所有权有争议、已挂失、失效或被依法止付的有价证券等不得作为本行质押贷款的质物。
第三十四条 出质人必须与本行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
质押合同应包括《担保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动产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本行占有时生效。
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借款人应在质押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本行,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本行应订立书面权利质押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权利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权利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借款人不得以本行的股份作本行质押贷款质物。
第三十六条 本行对质押贷款的质物应严格审查。动产质押的质物应是易封存、易保管、易变现的动产。权利质押应认真辨别权利凭证的真伪。
第三十七条 质押贷款的最高额度为:质物现值×质押率。
动产质押率的确定应区别动产类别,考虑贷款到期后的市场供求情况,变卖时的价格因素和转让的难易程度等风险情况分别确定。质押率最高不得超过70%,其中以存货作质物的,质押率最高不得超过商品物资价值的60%。
权利质押率的确定,应区别证券类别,发行单位,并根据企业状况,市场行情,风险程度等情况分别确定。最高不超过票面额(股票以票面拥有的净资产额)扣除借款利息和有关处理费用后的差额。
第三十八条 移交本行保管的质物,由借款人造册送本行核实保管。本行应专人专库保管,不得动用。
本行负有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物灭失或者毁损的,应承担责任。非因本行保管过失而质物的价值有明显减少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出质人,并要求增加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三十九条 借款履行期届满借款人履行债务的,或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本行应当返还质物。借款人未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本行有权与出质人协议以质物折价,或依法拍卖、变卖质物。
第四十条 动产、权力质押除适用本章规定外,适用第三章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中的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的期限,按相应贷款种类的有关规定确定,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试行。

附二:借款保证合同
合同编号: 年 字第 号
保证人名称:
住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开户金融机构: 帐号:
债权人名称:交通银行 分(支)行
住所:
行长: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为确保--------------------(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保证人(以下称甲方)应----------------(以下称借款人)的请求,愿意为借款人所借款项向债权人(以下称乙方)提供保证。该主合同的借款金额和币种为(大写)--------------------,期限为------------。经乙方审查,同意甲方作为借款人还款的保证人。甲乙双方遵照法律规定并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愿为上述主合同中借款人向乙方借用的借款本金(大写)--------------------整以及相应的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全部应付款项(以下称应付款项)作担保。
第二条 甲方的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当借款人未按主合同的约定支付乙方任何一期到期(包括被乙方宣布提前到期)应付款项时,甲方保证在接到乙方书面索付通知后15天内无条件地代为偿付。
第三条 甲方保证已办妥签署本合同所需的所有授权和批准手续,并保证在合同有效期内甲方的保证责任不因下列原因受到任何影响和免除:
1.借款人地位及财力状况的改变及其上级单位的任何指令;
2.借款人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各类有关协议;
3.本合同所担保的主合同被认定无效;
4.甲方机构的变更、撤销或财力的变化;
5.主合同债务重组。
第四条 甲方若发生变更、撤销,甲方应提前45天书面通知乙方,本保证合同项下的全部义务由变更后的机构承担,或由借款人和甲方落实为乙方所接受的新的保证人。
第五条 甲方同意今后乙方与借款人变更主合同除了变更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指由乙方无故擅自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调整范围外)这四项条款,其他条款的变更无需再征得甲方的同意,也不影响甲方的保证责任。
主合同中与贷款金额、期限有关的条款变更后,本合同项下保证的贷款金额和期限相应调整,贷款利率按上述期限变更后的贷款利率执行。
第六条 本合同的保证期间为:自本合同生效日起直到主合同项下借款人的应付款项全部清偿为止。
第七条 在本合同的保证期间内,甲方有责任定期向乙方提供财务报表,并接受乙方对其担保能力变化情况的调查。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向第三方提供任何方式的担保。
第八条 甲乙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二条的约定,未代借款人清偿到期应付款项时,乙方有权从甲方存款帐户中扣收,并可向甲方继续追索任何不足部分。
2.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乙方有权向变更后的机构收取相当于担保总额----%的违约金。
3.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三条、第七条规定,作出不真实陈述或违约,乙方有权要求其纠正行为,并处以担保总额--------%的违约金。
第十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应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章,并加盖公章后随主合同同时生效。
第十二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理人) (或授权代理人)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签约地点:

附三:交通银行借款保证合同使用说明
(一)适用范围:本合同是借款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应借款人的请求,为借款人履行与我行签订的本外币借款合同项下的债务提供担保,与我行签订的保证合同。
(二)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保证人提供担保时,则多个保证人可同时作为甲方参与签订保证合同,也可分别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各个保证人之间的保证责任,由各方协商一致后在第八条“甲乙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中约定。
(三)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时,应分别订立保证合同、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属合同。
(四)合同中“保证人”指为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提供保证的当事人;“债权人”指借款合同中我行的分支机构。
(五)合同引言中“为确保”后,填借款合同编号及借款合同名称,如“为确保1995年外字第168号《交通银行外汇资金借款合同》”。
(六)合同第一条“借款本金(大写)”后,当为贷款全额保证时,填写的数额应和合同引言中的“借款金额”一致;当同一债权采用多种方式担保时,填写的本金数应等于或小于“借款金额”。
(七)合同第二条中“任何一期到期(包括被乙方宣布提前到期)”,包括借款合同中总的还款期、有分期还款要求的每一还款期、由于借款人违约被我行宣布借款人提前到期中任何一种情况发生,我行都有权向保证人发出书面索付通知。
(八)合同第五条中,我行要注意的是主合同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指我行无故擅自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调整范围外)的变更,必须事先征得甲方的同意。其余条款的变更也应及时通知甲方。
(九)合同第八条中的空白,填写当事人认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而本合同条款未涉及的事项。
(十)合同第九条中违约金一次性收取比例为:担保总额的0.1%—0.5%。
(十一)合同第十一条是对合同签字人和生效日的约定。
(十二)其他注意事项:
1.在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内,如主合同履约期满,借款人未履行完债务时,我行要及时与保证方取得联系,并发书面催收通知作依据,要求保证方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直到全部债务清偿为止,以防止因债务未清偿发生时效中断情况。
2.《保证人资格、能力审定书》见附件,与原《借款一担保人资格、能力审定书》的区别为:
(1)注1.的公式改为⑤=n①--②--③--④
(2)上述公式中“n”的取值范围,可根据当地情况在1至5倍的范围内确定。

附四:借款抵押合同
合同编号: 年 字第 号
抵押人名称:
住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开户金融机构: 帐号:
抵押人名称:交通银行 分(支)行
住所:
行长: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为确保--------------------------(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抵押人(以下称甲方)愿意以其有权处分的财产抵押给抵押权人(即主合同的贷款人,以下称乙方)。该主合同的借款金额和币种为(大写)--------------,期限为------------。经乙方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抵押物。
甲乙双方遵照法律并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用作抵押的财产为----------(详见抵押财产清单、批准文件和有关所有权证明的有效证书)。
第二条 本合同项下抵押物共作价(大写)----------------整,按抵押率测算后实际抵押额为(大写)--------------------------整。甲方以此为主合同中借款人(以下称借款人)向乙方借用的借款本金(大写)--------------整以及相应的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抵押权的费用等全部应付款项(以下称应付款项)作担保。
第三条 甲乙双方将在------------------办妥抵押物的登记手续。
第四条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抵押物将由甲方自行保管,抵押物的放置地点在--------------。
甲方对所占管的抵押物应负妥善保护和管理的责任,不得毁损或灭失,并随时接受乙方的检查。
第五条 如果甲方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停止其行为。当抵押物价值减少时,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恢复抵押物的价值,或者提供与减少价值相当的担保。
第六条 甲方将在--------------办妥抵押物的足额保险手续。保险单交乙方保管,并指定乙方为保险赔款的第一受益人。投保期限应长于主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若主合同项上借款延期,且延期期限超过原投保期的,则甲方须办理延长投保期的手续。已办理过保险的抵押物,要按照上述要求办妥变更第一受益人和投保期限的手续。
当抵押物发生意外损失时,如借款人未偿还到期应付款项,保险赔偿金应首先用于偿还到期应付款项;如借款人虽已清偿已到期部分的应付款项,但尚未清偿全部应付款项,保险赔偿金可用于追加担保,以此弥补损失的抵押物。
第七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有权行使抵押权:
1.主合同规定的还款期已到(包括各期到期或被宣布提前到期),乙方未受清偿的;
2.甲方或借款人死亡而无继承人履行合同,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
3.甲方或借款人宣布解散或破产,乙方未受清偿的。
第八条 抵押权的行使:
抵押权的行使方式为乙方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乙方可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方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应用于偿还全部应付款项。贷款利息和其他费用计算至乙方实际收入款项之日。如果处置所得款项不足以偿还全部应付款项时,乙方仍可继续追索,不足部分应由借款人清偿;如果处置所得款项在偿清借款人全部应付款项后仍有余额,结余部分应退还甲方。
第九条 甲方陈述并保证:
1.甲方已办妥签署本合同所需的所有授权、批准手续。
2.本合同的签署和履行不会违背甲方的章程或有关规定及其上级的指令。
3.本合同中所列抵押物系甲方合法拥有的,现时也未抵押给任何其他方。
4.甲方未经乙方同意,将不得以拆迁、出租、出售、转让、馈赠、再抵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置抵押物。如需转让本合同项下的抵押物,应事先取得乙方的书面同意,但所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乙方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
5.本合同项下抵押物的公证、保险、鉴定、登记、运输及保管费用均由甲方承担。
第十条 (本条仅适用于甲方为主合同当事人外的第三人)甲乙双方除了必须遵守本合同其他条款外,还须遵守下列约定:
1.在借款人全部应付款项清偿之前,甲方不会行使由于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而获得的任何代位权。
2.甲方同意今后乙方与借款人变更主合同除了变更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指由乙方无故擅自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调整范围外)这四项主要条款,其他条款的变更无需再征得甲方的同意,也不影响甲方的担保责任。
主合同中与贷款金额、期限有关的条款变更后,本合同项下担保的贷款金额和期限相应调整,贷款利率按上述期限变更后的贷款利率执行。
3.当借款人发生分立、合并,实行股份制改造,或与外商合资(合作)等行为,则甲方继续承担担保责任。
4.主合同变更后,乙方应在十天内向甲方发出书面变更通知。
第十一条 若借款人已足额清偿全部应付款项,抵押权即自动撤销,乙方保管的财产保险单应退还甲方。
第十二条 甲乙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四条、第五条、第九条第4款中任何规定,对抵押物保管不善或擅自处置抵押物,乙方可以除了要求甲方恢复抵押物价值外,并向甲方收取相当于担保总额----%的违约金。
2.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九条第1、2、3款,第十条第1、3款中任何规定,作出不真实陈述或违约,无论给乙方是否造成经济损失,均要作出赔偿。
3.乙方违反第十条第4款有关规定,应向甲方缴纳违约金。
第十四条 甲方抵押给乙方的一切财产内容以本合同附件“抵押财产清单”为准。该附件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应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六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继续有效。
第十七条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自办妥抵押物登记之日起生效,至全部应付款项得以清偿时自动失效。
第十八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理人) (或授权代理人)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签约地点:

附五:交通银行借款抵押合同使用说明
(一)适用范围:本合同是借款人或者第三人,为担保我行本外币借款合同的履行,以其有权处分的财产作抵押,与我行签订的担保合同。
(二)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抵押人提供抵押物时,则多个抵押人可同时作为甲方参于签订抵押合同,也可分别与抵押权人签订抵押合同。各个抵押人之间的担保责任,由各方协商一致后在第十二条“甲乙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中约定。
(三)同一债权既有抵押担保,又有其他方式担保时,应分别订立抵押合同、保证合同(或质押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属合同。
(四)合同中“抵押人”即提供抵押财产并对其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当事人,可以是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人,也可以是借款合同当事人外的第三人。“抵押权人”即借款合同中我行的分(支)机构。
(五)合同引言中“为确保”后,填借款合同编号及借款合同名称,如“为确保1995年外字第168号《交通银行外汇资金借款合同》”。
(六)合同第一条中的财产,必须是《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列明的允许抵押的财产。抵押权的设定,必须依照《担保法》办妥法定程序。第一条中的空白,填写“机器”、“厂房”等大类。
(七)合同第二条中“作价”应按重估价值填列。“抵押率”指抵押贷款额与抵押财产作价额的比率,具体见《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借款本金(大写)”后,当担保物为贷款全额抵押时,填写的数额应和合同引言前的“借款金额”一致;当同一笔贷款采用多种方式担保时,填写的本金数应等于或小于“借款金额”。
(八)合同第三条中的空白,填写登记机构名称。
(九)合同第六条中的空白,填写保险公司名称。
(十)合同第十条中的“代位权”指抵押人履行了担保责任后,便替代了贷款人的地位,有了要求借款人归还其代偿款的权利。
另外,要注意的是主合同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指我行无故擅自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调整范围外)的变更必须事先征得甲方的同意。其余条款的变更也应及时通知甲方。
(十一)合同第十二条中的空白,填写当事人认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而本合同条款未涉及的事项。
(十二)合同第十三条第1款中违约金一次性收取比例为:担保总额的0.1%—0.5%。
(十三)合同第十六条是对合同签字人和生效期间的约定。

附六:借款质押合同
合同编号: 年 字第 号
出质人名称:
住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开户金融机构: 帐号:
质权人名称:交通银行 分(支)行
住所:
行长: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为确保----------------------(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出质人(以下称甲方)愿意以其有权处分的动产/权利质押给质权人(即主合同的贷款人,以下称乙方)。该主合同的借款金额和币种为(大写)------------------,期限为----------------。经乙方审查,同意接受甲方的质物。甲乙双方遵照法律并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的质物为----------------(详见质物清单、批准文件和有关所有权证明的有效证书)。
第二条 本合同项下质物共作价(大写)----------------整,按质押率测算后实际质押额为(大写)----------------整。甲方以此为主合同中借款人(以下称借款人)向乙方借用的借款本金(大写)----------------整以及相应的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实现质权的费用等全部应付款项(以下称应付款项)作担保。
第三条 甲方应在主合同首笔提款日之前,将本合同项下的质物移交给乙方保管,并由乙方向甲方一次性收取------------元整的保管费。乙方应妥善保管质物,因保管不善致使其灭失或毁损的,乙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条 质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乙方权利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五条 甲方应按乙方要求,对质物中的----------------办理保险,保险单交乙方保管,并指定乙方为保险赔款的第一受益人。投保期限应长于主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若主合同项下借款延期,且延期期限超过原投保期的,则甲方须办理延长投保期的手续。已办理过保险的质物,要按照上述要求办妥变更第一受益人和投保期限的手续。
当质物发生意外损失时,如借款人未偿还到期应付款项,保险赔偿金应首先用于偿还到期应付款项;如借款人虽已清偿已到期部分的应付款项,但尚未清偿全部应付款项,保险赔偿金可用于追加担保,以此弥补损失的质物。
第六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有权行使质权:
1.主合同规定的还款期已到(包括各期到期或被宣布提前到期),乙方未受清偿的;
2.甲方或借款人死亡而无继承人履行合同,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
3.甲方或借款人宣布解散或破产,乙方未受清偿的;
4.发生上述第四条的情况,而甲方未按乙方要求及时补足担保。
第七条 质权的行使:
质权的行使方式为乙方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协议以质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质物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乙方可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乙方以质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质物所得的价款应用于偿还全部应付款项。贷款利息和其他费用额计算至乙方实际收入款项之日。如果处置所得款项不足以偿还全部应付款项时,乙方仍可继续追索,不足部分应由借款人清偿;如果处置所得款项在偿清借款人全部应付款项后仍有余额,结余部分应退还甲方。
第八条 甲方陈述并保证:
1.甲方已办妥签署本合同所需的所有授权、批准手续。
2.本合同的签署和履行不会违背甲方的章程或有关规定及其上级的指令。
3.本合同中所列质物系甲方合法拥有的,现时也未抵押给任何其他方。
4.甲方未经乙方同意,将不得以出租、出售、转让、馈赠、抵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置质物。如需转让本合同项下的质物,应事先取得乙方的书面同意,但所得的转让费、许可费应当向乙方提前清偿所担保的责权。
5.本合同项下质物的公证、保险、鉴定、登记、运输及保管费用均由甲方承担。
第九条 (本条仅适用于甲方为主合同当事人外的第三人)甲乙双方除了必须遵守本合同其他条款外,还须遵守下列约定:
1.在借款人全部应付款项清偿之前,甲方不会行使由于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而获得的任何代位权。
2.甲方同意今后乙方与借款人变更主合同除了变更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指由乙方无故擅自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调整范围外)这四项主要条款,其他条款的变更无需再征得甲方的同意,也不影响甲方的担保责任。
主合同中与贷款金额、期限有关的条款变更后,本合同项下担保的贷款金额和期限相应调整,贷款利率额按上述期限变更后的贷款利率执行。
3.当借款人发生分立、合并,实行股份制改造,或与外商合资(合作)等行为,则甲方继续承担担保责任。
4.主合同变更后,乙方应在十天内向甲方发出书面变更通知。
第十条 若借款人已足额清偿全部应付款项,质权即自动撤销,乙方保管的质物及保险单应退还甲方。
第十一条 甲乙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八条第4款中任何规定,擅自处置质物,乙方可以除了要求甲方恢复质物价值外,并向甲方收取相当于担保总额----%的违约金。
2.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八条第1、2、3款,第九条第1、3款中任何规定,作出不真实陈述或违约,无论给乙方是否造成经济损失,均要作出赔偿。
3.乙方违反第九条第4款有关规定,应向甲方缴纳违约金。
第十三条 甲方质物的内容以本合同附件“质押财产清单”为准。该附件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四条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应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五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继续有效。
第十六条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自办妥下列第------项法定手续之日起生效,至全部应付款项得以清偿时自动失效。
1.质物移交乙方;
2.权利凭证交付于乙方;
3.向管理部门或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
4.
第十七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代理人) (或授权代理人)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签约地点:

附七:交通银行借款质押合同使用说明
(一)适应范围:本合同是借款人或第三人为担保我行本外币借款合同的履行,以其有权处分的动产或(和)权利作质押,与我行之间签订的担保合同。
(二)同一债权有两个以上出质人提供质物时,则多个出质人可同时作为甲方参与签订质押合同,也可分别与质权人签订质押合同。各个出质人之间的担保责任,由各方协商一致后在第十一条“甲乙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中约定。
(三)同一债权既有质押担保,又有其他方式担保时,应分别订立质押合同、保证合同(或抵押合同)作为主合同的附属合同。
(四)合同中“出质人”,即提供质押担保的当事人,可以是借款合同中的借款人,也可以是借款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质权人”即借款合同中我行的分支机构。
(五)合同引言中“为确保”后,填借款合同编号及借款合同名称,如“为确保1995年外字第168号《交通银行外汇资金借款合同》”。
(六)合同第一条中的“质物”分动产和权利两种,属于出质人享有所有权或经营权的财产。可以作质押的动产或权利必须符合《交通银行担保贷款办法》中列明的允许质押的范围。质权的设定必须依照《担保法》办妥法定手续。本条空白处填写“股票”、“存款单”、“动产”等大类。
(七)合同第二条中质物的作价根据交通银行总行及各分支行的有关规定确定,“实际质押额”=质物作价×质押率。质物的作价和实际质押额的币种应与借款币种一致,并按当日公布的外汇牌价中中间交易价折算。“借款本金(大写)”后,当质物为贷款全额质押时,填写的数额、币种应和合同引言中的“借款金额和币种”一致;当同一笔贷款采用多种方式担保时,填写的本金数应等于或小于“借款金额”,币种则与借款币种一致。
(八)合同第五条的空白,填写需办理保险的质物名称。
(九)合同第九条中的“代位权”指出质人履行了担保责任后,便替代了贷款人的地位,有了要求借款人归还其代偿款的权利。另外,要注意的是主合同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指我行无故擅自超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调整范围外)的变更必须事先征得甲方的同意。其余条款的变更也应及时通知甲方。
(十)合同中第十一条的空白,填写当事人认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而本合同条款中未涉及的事项。
(十一)合同中第十二条第1款违约金一次性收取比例为:担保总额的0.1%--0.5%。
(十二)合同第十六条是对合同签字人和生效期间的约定。空白处应根据不同的质押生效条件,选择“1”或(和)“2”或(和)“3”或(和)“4”填写。本条中的“4”填写不属于上述3种的其他生效条件。

附八:交通银行借款————保证人资格、能力审定书
编 号:
借款单位: 借款合同号:
------------------------------------------------------------------------------------
| 保证人姓名 | | 资 信 状 况 |
|--------------------|--------|------------------------------------------------|
| 经济性质 | | 项 目 | 数值或状况 | 使用系数%|
|--------------------|--------|------------------|--------------|------------|
| 营业执照号码 | |1.领导班子素质 | | |
| | |及经营业绩 | | |
|--------------------|--------|------------------|--------------|------------|
| 法人代表 | |2.贷款履约状况 | | |
|--------------------|--------|------------------|--------------|------------|
| 单位地址 | |3.综合存、贷比率| | |
|--------------------|--------|------------------|--------------|------------|
| 联系电话 | |4.净资产 | | |
|--------------------|--------|------------------|--------------|------------|
| 基本帐户行 | |5.长期资金负债率| | |
|--------------------|--------|------------------|--------------|------------|
| 帐 户 | |6.资产负债率 | | |
|--------------------|--------|------------------|--------------|------------|
| 银行借款总额 | |7.流动比率 | | |
|--------------------|--------|------------------|--------------|------------|
| 其中:短期借款 | |8.速动比率 | | |
------------------------------------------------------------------------------------
续表
--------------------------------------------------------------------------------------
| 保证人姓名 | | 资 信 状 况 |
|--------------------|--------------|--------------------------------------------|
| 长期借款 | |9.历年盈利实绩| | |
|--------------------|--------------|----------------|--------|----------------|
|(1)提供保证时企业| |10.资产回报率| | |
|净资产总额 | | | | |
|--------------------|--------------|----------------|--------|----------------|
|(2)已为他人提供担| |11.销售利润率| | |
|保总额 | | | | |
|--------------------|--------------|----------------|--------|----------------|
|(3)已为他人提供抵| |12.存贷周转率| | |
|(质)押总额 | | | | |
|--------------------|--------------|----------------|--------|----------------|
|(4)本次愿提供保证| | | | |
|金额 | | | | |
|--------------------|--------------|----------------|--------|----------------|
|(5)核保确定结果 | | | | |
|------------------------------------|----------------|--------|----------------|
|注:1.(5)=n(1)2.n为各行| | | |
|--(2)--(3)--(4) 规定允许 | 合 计 | | |
|>0 倍率值 | | | |
|------------------------------------|----------------|--------------------------|
|信贷员意见: |审查员意见: |主管人员审批意见: |
| | | |
| | | |
| | | |
| 信贷员: | 审查员: | 主管: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说明:审定要求
1.验证营业执照,审查法人资格。
2.验证保证人和法人代表印鉴真伪。
3.查阅会计报表、有关单证及已为他人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的清单。
4.从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资金承受力等方面审查保证人的保证能力。上述有关资料应附于本审定书后。

附九:交通银行抵(质)押财产清单
抵(质)押合同编号:
年 月 日: 金额:元
----------------------------------------------------------------------------------------------
| 抵(质)押 | | 经济性质 | |
| 企业名称 | | | |
|--------------|--------------------------------|------------|--------------------------|
| 开户帐号 | | 地址电话 | |
|--------------|--------------------------------|------------|--------------------------|
| 借款金额 | | | 自 年 月 日 |
| (大 写) | | 借款期限 | 至 年 月 日 |
|--------------|--------------------------------|------------|--------------------------|
| 抵(质)押 |单位|数量|帐面|帐面|抵(质)|可作抵(质)|存放| 保 险 单 |
| | | | | | | | |--------------------|
| 物名称 | | |原值|净值| 押率 | 押的价值 |地点|保险号码|起止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抵押人(出质人)公章: 公证公章: 抵押权人(质权人)公章: |
| |
|经办人: 经办人: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部分附表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部分附表的通知

卫办医发〔2008〕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严格审批程序,落实审批责任,我部对1994年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附的部分医疗机构审批管理表格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形成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附表1—6(见附件)。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新《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附表1)中增加了“设置联系人、联系方式”;在申请核定项目中增加了“经营性质”栏;取消了“注册资金(资本)”栏;“诊疗科目”栏加宽,便于完整填写核定的诊疗科目。

二、增加《设置医疗机构审核意见表》(附表2),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机构时使用。该表由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机关按照审批程序填写初审部门意见、主管领导意见和厅(局)长核批意见,要求有关负责人员签字或签章,以落实审批责任。

三、新《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附表3)的核准项目中增加了“经营性质”栏;取消了“注册资金(资本)”栏;“诊疗科目”栏加宽;“批准文号”依据当年批准设置的流水号单独编号。

四、新《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附表4)和《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附表5)的备案机关修改为“卫生厅(局)”。

五、增加《医疗机构设置备案处理意见书》(附表6),作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纠正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时使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备案后,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对违规审批行为于30日内下发《医疗机构设置备案处理意见书》进行纠正。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在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下载表样,并统一制作附表。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他附表次序依次递延。

附件:修订后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附表1—6



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附表1
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被申请机关:
设置单位(人): 地址:联系人: 联系方式:
申请核定项目 类 别
名 称
选 址
所有制形式
经营性质
床位(牙椅)
服务对象
诊疗科目
投资总额
其 他
提交文件目录:⑴⑵⑶⑷⑸⑹⑺⑻

设置单位(人): (章)


年 月 日

填写说明:1.被申请机关:填写设置审批机关;2.设置单位(人):填写拟设医疗机构的上级主管单位或出资人;3.地址:填写设置单位(人)的法定地址,个人填写家庭地址;4.类别: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填报相应类别;5.名称:填写申请的医疗机构名称;6.选址:拟设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详细地址;7.所有制形式:从下列形式中选择相应项目填报:(只能填一个)a、全民 b、集体 c、私人 d、中外合资(合作)e、其他;8.经营性质:填写政府举办非营利性、非政府办非营利性、营利性;9.床位(牙椅):填写拟建床位数、牙椅数以及观察床位数;10.服务对象:(只能填报一个)a、社会 b、内部 ;11.诊疗科目:完整填写申请的一级、二级科目;12.提交文件目录: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填写。

附表2
设置医疗机构审核意见表
名 称:
选 址:
床位(牙椅):
服务对象:
服务方式:
所有制形式:
经营性质:
诊疗科目: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备注:
初审部门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主管领导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厅)局长核 批 签字: 年 月 日

附表3
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批准文号: 字〔 〕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核准同意按照下列事项设置医疗机构:
类 别:
名 称:
选 址:
经营性质:
床位(牙椅):
服务对象:
诊疗科目:
投资总额:
其他:
本批准书有效期至 年 月 日止。

批准机关: (章)
年 月 日

注:本批准书已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30日内纠正本批准书。

附表4
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

卫生厅(局):

经我单位研究决定,设置一所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该医疗机构选址在 ;投资总额为 。请予以备案,并请核定以下项目:
类别:
名称:
诊疗科目:


其他


备案单位: (章)
年 月 日



附表5
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 编号:
年 月 日报我厅(局)的《设置医疗机构备案书》收到并已备案。
核定项目如下:
类别:
名称:
诊疗科目:
其他:

此复

卫生厅(局)(章)

年 月 日




附表6
医疗机构设置备案处理意见书

卫生厅(局):

你厅(局)提交的关于设置审批 的备案报告收悉,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附英文)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附英文)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一日国务院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口计量器具,以及外商(含外国制造商、经销商,下同)或其代理人在中国销售计量器具,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进口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主管,具体实施由国务院和地方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第二章 进口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
第四条 凡进口或外商在中国境内销售列入本办法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内的计量器具的,应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型式批准。
属进口的,由外商申请型式批准。
属外商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由外商或其代理人申请型式批准。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变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作个别调整。
第五条 外商或其代理人申请型式批准,须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递交型式批准申请书、计量器具样机照片和必要的技术资料。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应根据外商或其代理人递交的资料进行计量法制审查。
第六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接受申请后,负责安排授权的技术机构进行定型鉴定,并通知外商或其代理人向承担定型鉴定的技术机构提供样机和以下技术资料:
(一)计量器具的技术说明书;
(二)计量器具的总装图、结构图和电路图;
(三)技术标准文件和检验方法;
(四)样机测试报告;
(五)使用说明书。
定型鉴定所需的样机由外商或其代理人无偿提供。海关凭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的保函验放并免收关税。样机经鉴定后退还申请人。
第七条 定型鉴定按鉴定大纲进行。鉴定大纲由承担鉴定的技术机构,根据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发布的《计量器具定型鉴定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主要内容包括:外观检查、计量性能考核以及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寿命试验等。
第八条 定型鉴定的结果由承担鉴定的技术机构报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向申请人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并准予在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包装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的标志和编号。
第九条 承担定型鉴定的技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必须保密。
第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同意,可申请办理临时型式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规定:
(一)展览会留购的;
(二)确属急需的;
(三)销售量极少的;
(四)国内暂无定型鉴定能力的。
第十一条 外国制造的计量器具经我国型式批准后,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予以公布。

第三章 进口计量器具的审批
第十二条 申请进口计量器具,按国家关于进口商品的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负责审批的有关主管部门和归口审查部门,应对申请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进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审查,对申请进口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计量器具审查是否经过型式批准。经审查不合规定的,审批部门不得批准进口,外贸经营单位不得办理订货手续。
海关对进口计量器具凭审批部门的批件验放。
第十三条 因特殊需要,申请进口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须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申请进口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的单位,应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材料和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计量器具的性能及技术指标;
(三)计量器具的照片和使用说明;
(四)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批件。

第四章 进口计量器具的检定
第十五条 进口以销售为目的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在海关验放后,订货单位必须向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检定。当地不能检定的,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检定。
第十六条 接受进口计量器具检定申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指定计量检定机构及时进行检定。对检定合格的,应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并准予销售。
第十七条 订货单位应将计量行政部门对进口计量器具的检定结果报告所在地区的商检机构。检定不合格,需要向外索赔的,订货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区商检机构申请复验出证。
第十八条 进口不以销售为目的的计量器具,按照国家关于一般进口商品检验工作的管理办法办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进口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或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进口计量器具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而销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五十条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进口或销售未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型式批准的计量器具的,计量行政部门有权封存其计量器具,责令其补办型式批准手续,并可处以相当于进口或销售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承担进口计量器具定型鉴定的技术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八条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引进成套设备中配套的计量器具以及不以销售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与本办法有关的申请书、证书和标志式样,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五条 申请进口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定型鉴定和计量检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费用。
第二十六条 进口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的监督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
1.衡器(含天平)
2.传感器
3.声级计
4.三座标测量机
5.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6.大地测量仪器
7.热量计
8.流量计(含水表、煤气表)
9.压力计(含血压计)
10.温度计
11.数字电压表
12.场强计
13.心、脑电图仪(机)
14.有害气体、粉尘、水质污染监测仪
15.电离辐射防护仪
16.分光光度计(含紫外、红外、可见光光度计)
17.气相、液相色谱仪
18.温度、水份测量仪
(附英文)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SUPERVISION ANDADMINISTRATION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MEASUR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October 11, 1989 and promulgated
by the Decree No. 3 of the State Bureau of Technology Supervision on
November 4, 1989)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tinent
stipulations of the Metrolog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rolog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v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rticle 2
Any units and individuals that are engaged in the importation of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nd any foreign businessmen (including foreign
manufacturers, salesmen, the same hereinafter) or their agent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sales of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in China must abide by
these Measures.
Article 3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vision over and administration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nd in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in keeping with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y.

Chapter II Model Approval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rticle 4
Anyone who wants to import th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listed in the
Catalogue of Model Examin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ttached to these Measures or any
foreign businessman who wants to sell these instruments in China must
apply to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model approval.
Applications for model approval for imported instruments should be
submitted by foreign businessmen.
Applications for model approval for instruments sold by foreign
businessmen in China should be submitted by the foreign businessmen or
their agents.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may,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circumstances, make minor adjustments of the
Catalogue of Model Examin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rticle 5
In applying for model approval, foreign businessmen or their agents must
submit model approval application, photographs or the sample instruments
and necessary technical data to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shall conduct examination of the materials submitted by
foreign businessmen or their agent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measurement law and regulations.
Article 6
After receiving applications,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shall arrange for an authorized technical agency to conduct design
appraisement and inform the foreign businessmen or their agents that they
should provide the technical agency with sample instruments and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data:
(1) the technical manuals of the instruments;
(2) the assembly diagrams, structural drawings and circuit diagrams of the
instruments;
(3) the documents of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methods for examination;
(4) the testing reports on the sample instruments;
(5) the operation instructions.
The sample instruments needed in the design appraisement should be
provided free of charge by the foreign businessmen or their agents.
Customs authorities shall inspect and release the instrument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letters of guarantee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nd shall impose no customs
duties. The sample instruments shall be returned to the applicants after
the appraisements.
Article 7
Design appraisement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laid down in the appraisement outline which is drawn up by the technical
agency responsible for the appraisement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Design Appraisement for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Its main content includes inspection of the exterior assessment of
measurement functions, safety, adaptability to environment, reli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Article 8
The results of the design appraisement shall be reported by the technical
agency responsible for the appraisement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verification. Those applicants
whose instruments have passed such exa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shall be
issued with the Certificate of Approv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Designs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by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nd shall be allowed to
use the marks and serial numb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design approval on the corresponding instruments and their packages.
Article 9
The technical agencies responsible for design appraisement and their
personnel must keep secret the technical data provided by applicants.
Article 10
Applications for temporary model approvals for instruments, which fall
into any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can be made with prior consent of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which
shall stipulate the relevant procedures:
(1) those instruments reserved for sale after exhibitions;
(2) those instruments which are indeed urgently needed;
(3) those instruments whose sales volume is extremely small;
(4) those instruments for which China is incapable of carrying out design
appraisement for the time being.
Article 11
Thos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produced in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have
obtained design approvals in our country shall be made public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Chapter III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rticle 12
Applications to import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must be examined and
approv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s stipulated by the state concerning
imported commodities. The relevant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the special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examination shall conduct examination of official measures for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to be imported, which are listed in the Catalogu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cerning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Controlled by Law and must ensure that th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to
be imported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4 of these Measures
pass model approval. If the relevant instruments fail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the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may
not approve of import of them and foreign trade departments may not order
the goods.
The Customs shall inspect and release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on the strength of the documents of approval issued by the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rticle 13
Applications, as required by special needs, to import instruments of non-
official measures or those instruments which have been prohibi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must be subject to approval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rticle 14
The units which apply to import instruments of non-official measures or
those instruments which have been prohibi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should
provide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and documents to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1) applications;
(2) the functio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he instruments;
(3) the photographs and operation instructions of the instruments;
(4) the documents of approval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above
the applying units.

Chapter IV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Article 15
Those units which import, for sale on the domestic market, instruments as
listed in the Catalogu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cerning th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Controlled by Law must, after the inspection
and release by the Customs, apply for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for measurement in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of
their respectiv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f it cannot be done locally, they may apply
to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Article 16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for measurement which deal with
applications for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shall appoint agencies for prompt measurement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If the instruments pass the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all issue certificates of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and certificates of quality or affix stamps
and allow their sales.
Article 17
The units ordering such instruments shall report the result of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to the local commodity inspection agencies. In case the
instruments fail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and therefore
give rise to the necessity to claim compensation from foreign suppliers,
the units should apply in time to the local commodity inspection agencies
for re-inspection certificates.
Article 18
Thos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which are imported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sales shall be dealt with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s stipulated by the
State concerning inspection of ordinary imported commodities.

Chapter V Legal Liability
Article 19
Those who violate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Measures by importing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of non-official measures or other instruments
prohibi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shall be investigated for legal
liab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44 of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rolog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20
Those who import and sell th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s which have not
been examined and determined by the agencies for measurement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designat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measurement in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above provincial level shall be
investigated for legal liab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50 of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rolog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21
If anyone or any units violate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4 of these
Measures by importing or selling thos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which
have not obtained the model approval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measurement have the right to seal up their instruments, order
them to go through the formalities for model approval and may also impose
a fine of less than 30% of the import volume or the sales volume.
Article 22
Technical agencies responsible for design appraisement for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that have violated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9
of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investigated for legal liab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58 of th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rolog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apter V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rticle 23
The supervision over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which form a part of complete sets of equipment introduced from abroad and
the instruments imported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sale on the domestic
market shall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ipulations of the
state.
Article 24
The applications, certificates and types of marks related to these
Measures shall all be formulated by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rticle 25
Fees for model approval, design appraisement and measurement examination
and determination for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should be pai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stipulations of the state.
Article 26
The supervision over and administration of imported standard substances
used in unifying measure values may be conduc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se
Measures.
Article 27
These Measures shall be interpret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measur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rticle 28
These Measures shall go into effect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Appendix: The Catalogue of Model Examin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Importe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1. Weigh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cales);
2. Sensors;
3. Sound meters;
4. Surveying machines with three coordinates;
5. Surveying instruments for roughness of surface;
6. Geodesic instruments;
7. Calorimeters;
8. Flowmeters (including water meters and gas meters);
9. Pressure gauges (including sphygmomanometers);
10. Thermometers;
11. Digital voltmeters;
12. Field intensity meters;
13. Electrocardiographs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s;
14. Monitors for toxic gases, dust and water pollution;
15. Ionospheric radiation protectors;
16. Spectrometers (including meters for ultraviolet rays, infrared rays
and visible lights);
17. Gaseous phase and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s;
18.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